主页 > 游戏开发  > 

【设计模式】第二讲: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 定义:确保一个类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为了防止出现重复的创建。 单例模式是JAVA中最简单的设计模式之一。属于创建型设计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 这种模式涉及到一个单一的类,该类负责创建自己的对象,同时确保只有一个对象被创建。这个类提供了访问唯一对象的方法,可以直接访问,不需要new。 饿汉式:程序起始就初始化对象。 public class HungrySingle { // 私有空参构造方法,让初始化无法轻易被别人调用 (反射可以进行调用) private HungrySingle() {} // 在类中创建该类对象 private static final HungrySingle single = new HungrySingle(); // 提供公共的访问方式,提供外接进行访问 public static HungrySingle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 } 优点: 线程安全:由于实例在类加载时就创建,所以不存在多线程环境下的线程安全问题。简单易用:实现简单,不需要考虑多线程同步等复杂性。 缺点: 浪费资源:在程序启动时即创建实例,如果该实例在后续程序运行中很少被使用,就会造成资源浪费。灵活性受限:无法实现延迟加载,不适合在实例创建过程中需要执行复杂操作的情况。可能造成加载缓慢:如果实例初始化较为耗时,会导致程序启动较慢。 懒汉式:被外部类调用才创建实例 public class LazySingle { // 声明私有构造方法 private LazySingle(){}; // 单例对象实例 private static LazySingle single; // 获取单例对象的静态方法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LazySingle getInstance() { // 如果实例为空,则创建新实例 if (single == null) { single = new LazySingle(); } return single; } } 优点: 延迟加载:只有在需要时才创建实例,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灵活性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实例化,适用于实例初始化较为复杂或耗时的情况。 缺点: 性能受影响:由于需要在获取实例时进行同步操作,可能会影响性能。复杂度增加:需要考虑线程安全性,可能需要使用同步锁等机制,增加了代码复杂度。可能存在线程安全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同步机制可能会引入死锁等问题,需要谨慎设计。 DCL双重检测锁 public class DoubleCheckLockSingle { // 使用volatile关键字确保instance在多线程环境下的可见性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DoubleCheckLockSingle instance; // 私有构造方法,避免外部直接实例化对象 private DoubleCheckLockSingle() { // 私有构造方法 } // 获取单例对象的静态方法 public static DoubleCheckLockSingle getInstance() { // 第一次检查,避免不必要的同步 if (instance == null) { // 同步块,确保在多线程环境下只有一个线程创建实例 synchronized (DoubleCheckLockSingle.class) { // 第二次检查,防止多个线程同时进入同步块后重复创建实例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DoubleCheckLockSingle(); } } } return instance; } } 优点:

优点:

延迟加载:只有在需要时才创建实例,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线程安全:通过双重检查锁机制,在多线程环境下保证了线程安全性。性能较好:相比简单的懒汉式单例,双重检查锁在保证线程安全的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同步开销。 缺点: 实现复杂:双重检查锁的实现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到多线程并发情况下的各种细节,容易出错。可能存在指令重排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指令重排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获取到未完全初始化的实例。不适用于早期JDK版本:在早期的JDK版本中,由于JVM对volatile关键字的实现问题,可能会导致DCL失效。

在实际应用中,双重检查锁单例模式适用于需要延迟加载且对性能要求较高的情况,但需要谨慎考虑线程安全和实现复杂度。

静态内部类 public class StaticInnerClazzSingle { // 私有化构造方法,避免外部直接实例化 private StaticInnerClazzSingle() { // 初始化操作 } // 静态内部类,利用类加载机制实现延迟加载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aticInnerClazzSingle INSTANCE = new StaticInnerClazzSingle(); } // 获取单例实例的方法 public static StaticInnerClazzSingle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 优点 线程安全:利用类加载机制保证了线程安全,无需额外的同步措施。延迟加载:只有在 getInstance() 方法被调用时才会加载内部类并初始化单例对象,实现了延迟加载。简洁高效:代码简洁清晰,利用静态内部类的特性实现单例,高效且易于理解。 缺点 不适用于非静态字段初始化:静态内部类只能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无法直接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成员。可能过于晦涩:对于不熟悉静态内部类机制的开发人员,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无法传递参数:静态内部类实现的单例无法传递参数,因为在类加载时就初始化实例。

总体来说,静态内部类实现的单例模式是一种优雅且高效的实现方式,适合大多数情况下的单例需求,尤其适用于需要延迟加载且对线程安全有要求的场景。

枚举式单例模式 枚举类型是线程安全的,且只会加载一次。设计者充分的利用的这个特性来实现单例模式。且枚举模式不会被破坏,即不会因为反射而破坏这个实现 public enum EnumSingle { INSTANCE; // 单例实例 // 枚举类的构造方法默认私有,保证外部无法实例化 private EnumSingle() { // 初始化操作 } // 获取单例实例的方法 public static EnumSingle get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 } } 优点: 线程安全:枚举类型在Java中天然线程安全,保证了单例的唯一性。避免反射和序列化问题:枚举类型在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过程中会自动处理实例化,避免反射攻击和序列化破坏单例的问题。防止多次实例化:枚举类只能被实例化一次,避免了多次实例化的可能性。 缺点: 无法懒加载:枚举类在类加载时就会被实例化,无法实现延迟加载。无法传递参数:枚举类的构造方法无法传递参数,因为枚举实例在类加载时就被初始化。不灵活:枚举类型本质上是类,无法继承其他类或实现其他接口,限制了扩展性。

总体来说,枚举方式实现单例模式是一种简洁高效且安全的方式,适合大多数单例需求,特别是在需要线程安全和避免反射攻击的情况下。然而,如果需要延迟加载或传递参数,枚举方式可能不适用。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破坏单例模式: 除了枚举模式外,可以使用序列化和反射可以破坏单例模式。 序列化原理: 反序列化读取对象是对象的copy。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demo比较麻烦,笔者就不贴代码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尝试下。 /** * 反射破坏单例 以StaticInnerClazzSingle为例 * 1. 获取StaticInnerClazzSingle类的Class对象。 * 2. 获取该类的无参构造函数,并设置其可访问性。 * 3. 通过构造函数创建一个新的HungrySingle实例。 */ // 获取StaticInnerClazzSingle类的Class对象 Class clazz = StaticInnerClazzSingle.class; // 获取类的无参构造器 Constructor cons = clazz.getDeclaredConstructor(); // 设置构造器可访问 cons.setAccessible(true); // 利用构造器创建实例 StaticInnerClazzSingle single = (StaticInnerClazzSingle) cons.newInstance(); 解决方法 // 当进行反序列化时,会自动调用该方法,将方法的返回值返回 public Object readResolve() {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 反射破坏解决办法 private static boolean flag = false; // 私有构造方法 private StaticInnerClazzSingle() { if (flag)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不能创建多个异常"); } // 将flag设置为true flag = true; } 典型的单例模式

Runtime 饿汉式单例模式

标签:

【设计模式】第二讲:单例模式由讯客互联游戏开发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讯客互联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设计模式】第二讲:单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