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游戏开发  > 

Django的web框架DjangoRest_Framework精讲(二)


文章目录 1.自定义校验功能(1)validators(2)局部钩子:单字段校验(3)全局钩子:多字段校验 2.raise_exception 参数3.context参数4.反序列化校验后保存,新增和更新数据(1)保存数据方式1(2)数据保存方式2(3)更新数据1、更新数据方式12、更新数据方式2 5.ORM中的CharField6.ModelSerializer 模型类序列化器 大家好,我是景天,今天我们继续探讨DRF,Django的web框架Django Rest_Framework(二)

1.自定义校验功能 (1)validators

在字段中添加validators选项参数,也可以补充验证行为,该参数的值是个函数,并且用中括号包裹 需要先在序列化器类外定义个函数,用来设置校验规则 比如我们想实现校验用户提交的名字以a开头 首先定义一个函数check_name,传个参数用于校验,在序列化器的哪个字段加上validators 引用该函数,就会把该字段传给函数进行校验 serialisers.ValidationError用来自定义报错信息 is_valid()方法还可以在验证失败时抛出异常serializers.ValidationError,可以通过传递raise_exception=True参数开启,REST framework接收到此异常,会向前端返回HTTP 400 Bad Request响应。 当验证失败时,可以直接通过声明 raise_exception=True 让django直接跑出异常,那么验证出错之后,直接就再这里报错,程序中断了就

在序列器里面通过validators参数调用函数,用中括号包裹函数,函数只需要写函数名

postman进行post请求

校验失败,符合要求

校验规则执行顺序:

对字段类型校验->validators列表中的校验规则从前往后依次验证->从后往前依次验证min_length,max_value等其他规则->校验器内部单字段校验规则(局部钩子校验)->校验器内部多字段联合校验规则(全局钩子)

(2)局部钩子:单字段校验

序列化器中可以自定义单个字段的验证方法 def validate_<字段名>(用户提交的字段数据): 方法名必须是 validate_字段名 对<field_name>字段进行验证

校验完成一定要将数据返回,不然validated_data获得该字段的值为空

序列化器类中定义 def validate_name(self,val): if val == ‘老男孩’: raise serializers.ValidationError(f’名字不能是{val}') return val

提交post请求

由报错信息可知,validators校验优先级高于 局部钩子

把validators去掉,再请求 可见局部钩子校验生效

(3)全局钩子:多字段校验

validate 在序列化器中需要同时对多个字段进行比较验证时,可以定义validate方法来验证

#方法名时固定的,用于验证多个字段,参数就是实例化序列化器类时的data参数 对多个字段全部校验,如果全部校验都通过,将数据data返回

查看接收到的数据,python3.6以后dict字典默认是有序字典

#全局钩子,多字段同时校验 # 方法名时固定的,用于验证多个字段,参数就是实例化序列化器类时的data参数 # 先通过data将数据取出来,data就是request.data用户提交上来的字典类型数据 OrderedDict def validate(self, data): #将各个字段先取出来 age = data.get('age') description = data.get('description') # if not age >= 18 or "天河" in description: # raise serializers.ValidationError('年龄必须大于等于18岁 或者 个性签名不能包含天河') if not age >= 18: raise serializers.ValidationError('年龄必须大于等于18岁') if '天河' in description: raise serializers.ValidationError('个性签名不能包含天河') return data

可以单个字段分别判断,也可以放在一个判断条件里面判断

多个字段验证时,有一个字段验证不通过,下面的字段就不再验证,抛出异常

经典实用场景:用户输入的密码和确认密码是否相同校验,前面的参数校验,局部钩子都无法实现,因为都是单字段校验 多字段联合校验validate在这里就能发挥作用

字段反序列化校验和模型类存入数据库的数据都是独立的,虽然名字一样可以用来校验,但它们互相独立,彼此互不影响 注意:serializer不是只能为数据库模型类定义,也可以为非数据库模型类的数据定义。serializer是独立于数据库之外的存在。 保存和校验是两码事,校验是为了更好的保存

所以我们在序列化器添加两个字段,分别表示第一次输入密码,第二次输入密码

定义校验规则

提交请求

校验结果,检验不成功,会在non_field_errors中显示我们raise出的错误信息

2.raise_exception 参数 is_valid()方法还可以在验证失败时抛出异常serializers.ValidationError,可以通过传递**raise_exception=True**参数开启,REST framework接收到此异常,会向前端返回HTTP 400 Bad Request响应。 # Return a 400 response if the data was invalid. serializer.is_valid(raise_exception=True)

放在这里面的参数

#添加上这个参数后,当验证失败时,可以直接通过声明 raise_exception=True 让django直接跑出异常,那么验证出错之后,直接就再这里报错,程序就中断了,不往下走了 如下,当校验有异常时,程序就不再往下走,打印status都没有执行

将错误信息响应给前端 non_field_errors 展示我们抛出的报错信息

REST framework接收到此异常,会向前端返回HTTP 400 Bad Request响应

这个raise_exception的作用是,视图函数那里,错误响应信息不用我们自己写了。植物药写响应正常数据就可以了 遇到校验不通过,raise_exception 会直接将错误信息响应给前端,错误状态码也被修改成了400

3.context参数

除了instance和data参数外,在构造Serializer对象时,还可通过context参数额外添加数据, 调用序列化器的时候传该参数,传给定义序列化器的时候使用 如

serializer = AccountSerializer(account, context={‘request’: request})

通过context参数附加的数据,可以通过Serializer对象的context属性获取。

比如,我们想在全局钩子校验时,想获取用户的请求路径。正常情况下我们是没办法的 现在,我们可以在调用序列化器的地方,通过context参数 把request 传进序列化器对象,然后就可以在定义序列化器的时候使用request了

serializer_obj = StudentSerializer3(data=request.data, context={‘requset’: request})

通过context属性获取 print(‘额外传进来的参数’,self.context)

由于我们的视图类继承了rest_framework的APIView,所以此时的request不再是wsgi类的request,而是被rest_framework封装后的request 之前request的方法和属性都还保留着,只是扩展了一些新方法和属性

在定义序列化器时,可以以键取值的方式取到request,然后可以使用request渠道相关数据,对其他信息进行校验 self.context.get(‘request’)

查看请求路径

如果要添加其他多个参数,直接逗号,后面接着跟键值对 serializer = AccountSerializer(account, context={‘request’: request, ‘xxx’:xx})

自定义校验函数,通过validators引用函数的,就不能通过这个context来获取额外参数,因为这个函数定义在序列化器外面。无法通过self调用context参数

4.反序列化校验后保存,新增和更新数据

前面的验证数据成功后,我们可以使用序列化器来完成数据反序列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把数据转成模型类对象.

(1)保存数据方式1 #保存数据,方式1 直接调用模型类对象进行保存 models.Student.objects.create( **serializer_obj.validated_data )

提交post请求

查看数据库,保存成功

一般我们我们不是将反序列化,验证成功的数据返回,而是将保存成功的数据,再次序列化再返回,因为反序列化可能有些值没有,比如id值

此时,返回给前端的就包含id值

(2)数据保存方式2

还可以通过序列化器提供的create()和update()两个方法来实现数据保存。 序列化器类中会提供了两个方法: create 和 update,方法名是固定的

#定义一个create方法,方法名固定写法,是调用了父类的create方法 def create(self, validated_data): #此时的validated_data 就是校验成功后的序列化器对象的validated_data #在方法里面调用模型类对象 student = models.Student.objects.create(**validated_data) #将模型类对象返回 return student

在视图函数中,通过序列化器对象调用save方法,保存数据

保存成功

(3)更新数据

postman模拟用户更新,发过来的数据包含id值,表示是更新数据的请求,使用put方法,json数据提交

1、更新数据方式1

默认序列化器必须传递所有required的字段,否则会抛出验证异常。但是我们可以使用partial参数来允许部分字段更新,partial默认为False 传递哪个字段进来,就校验哪个字段数据,没有传递过来的不校验

# 更新学生的部分字段信息,当数据库允许为空,但是序列化器要求必须字段填写的时候,可以使用以下方式避开 serializer = StudentSerializer(instance=instance, data=data, partial=True) 视图类 先定义个put函数,用来接收put请求,更新数据 #后台写个put方法,来定义更新逻辑 def put(self,request): #默认序列化器必须传递所有required的字段,否则会抛出验证异常。但是我们可以使用partial参数来允许部分字段更新 serializer_obj = StudentSerializer3(data=request.data, partial=True) if serializer_obj.is_valid(): print('校验成功的数据',serializer_obj.validated_data) #序列化器中id设置了read_only=True 反序列化就不校验id, 所以校验成功的值validated_data中不包含id 只有通过校验的数据,才放到validated_data # user_id = serializer_obj.validated_data.get('id') #通过request.data用户提交的数据中拿到 user_id = request.data.get('id') print('id',user_id) obj = models.Student.objects.filter(id=user_id) obj.update(**serializer_obj.validated_data) new_obj = obj.first() obj = StudentSerializer3(instance=new_obj) return JsonResponse(obj.data,safe=False, json_dumps_params={'ensure_ascii': False}) else: #打印校验失败信息 print(serializer_obj.errors) #校验失败,返回错误信息,并修改状态码 return JsonResponse({'error':'校验失败'},status=400)

提交修改请求

数据库已被修改

2、更新数据方式2

save方法更新

序列化器类中定义update方法 #更新方法2,通过save方法更新 def update(self, instance, validated_data): # instance表示当前更新的记录对象,validated_data是用户提交数据验证成功后的字典类型数据 #根据用户传递的id拿到模型类对象已经传递进来 print('旧的instance',instance) print('验证后的数据',validated_data) #通过模型类对象更新数据 instance.name = validated_data.get('name') #这个是orm通过模型类对象保存数据的方法 instance.save() #此时返回的就是更新后的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视图类掉调用序列化器对象的save方法

#后台写个put方法,来定义更新逻辑 def put(self,request): #默认序列化器必须传递所有required的字段,否则会抛出验证异常。但是我们可以使用partial参数来允许部分字段更新 #更新方式1 # serializer_obj = StudentSerializer3(data=request.data, partial=True) #更新方式2 #先根据提交id将用户模型类对象拿出来 obj = models.Student.objects.filter(id=request.data.get('id')).first() #将模型类对象作为参数传给序列化器, instance的值是模型类对象 serializer_obj = StudentSerializer3(data=request.data, partial=True, instance=obj) if serializer_obj.is_valid(): print('校验成功的数据',serializer_obj.validated_data) #更新数据方式1: #序列化器中id设置了read_only=True 反序列化校验成功的值中不包含id # user_id = serializer_obj.validated_data.get('id') #通过request.data用户提交的数据中拿到 # user_id = request.data.get('id') # print('id',user_id) # obj = models.Student.objects.filter(id=user_id) # obj.update(**serializer_obj.validated_data) # new_obj = obj.first() # obj = StudentSerializer3(instance=new_obj) #更新数据方式2: #因为实例化序列化器对象时,传递了instance对象,所以此时执行save方法,调用的是序列化类中的update方法 #如果不传递instance模型类对象,执行save方法,调用的就是序列化类中的create方法 obj = serializer_obj.save() new_obj = StudentSerializer3(instance=obj) return JsonResponse(new_obj.data,safe=False, json_dumps_params={'ensure_ascii': False}) else: #打印校验失败信息 print(serializer_obj.errors) #校验失败,返回错误信息,并修改状态码 return JsonResponse({'error':'校验失败'},status=400)

提交put更新请求

修改成功

5.ORM中的CharField

ORM中的对于CharField,TextField等字符串类型数据,虽然默认字段都有非空约束 但是ORM在保存数据时,如果未传值,会向该字段插入空字符串

ORM认为,字符串类型和null不是一个类型 null也是空字符串,‘‘也是空字符串,对于未传值的字段设为’’,而不是null。所以没有违反非空约束,没有报错 所以,如果数据库字段设置为非空约束,那么数据校验时,必须让它传值,默认就是必须传值 required=True allow_blank = False 也是默认的 而不应该设为 required= False 允许传值

校验条件设置了允许不传值

提交post添加记录请求,不传该字段 可以看到响应回来的该字段是空字符串

保存到数据库中的取值空字符串

6.ModelSerializer 模型类序列化器

如果我们想要使用序列化器对应的是Django的模型类,DRF为我们提供了ModelSerializer模型类序列化器来帮助我们快速创建一个Serializer类。 ModelSerializer与常规的Serializer相同,但提供了:

基于模型类自动生成一系列序列化类中的字段基于模型类自动为Serializer生成validators,比如unique_together包含默认的create()和update()的实现

重新创建个应用mser

路由

序列化器,使用ModelSerializer

视图类

postman get请求访问,可以拿到数据

在序列化器中,也可以指定序列化指定字段

from rest_framework.serializers import ModelSerializer #还是用ser中的模型类 from ser import models class StudentModelSerializer(ModelSerializer): #ModelSerializer根据Meta中model定义的字段,自动地将模型类中的字段转化成序列化器中的字段 class Meta: model = models.Student #fields定义需要序列化,反序列化模型类中的字段,__all__表示所有字段都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 fields = '__all__' #fields字段还可以指定序列化指定字段,用列表或元祖包裹 fields = ['name','age']

如果想排除某些字段,其他字段都序列化,使用exclude exclude和fields不能同时使用,不然报错

正常使用,只用exclude

看GET请求,响应里面没有name和age

自定义个字段的参数

read_only_fields 可以通过read_only_fields指明只读字段,即仅用于序列化输出的字段 write_only_fields。仅用于反序列化校验 这俩很少用,通过extra_kwargs更方便一些 class StudentModelSerializer(serializers.ModelSerializer): """学生数据序列化器""" class Meta: model = Student fields = ['id', 'age', 'name',"description"] read_only_fields = ('id',) #write_only_fields = ('sex',) 添加额外参数 extra_kwargs 我们可以使用extra_kwargs参数为ModelSerializer添加或修改原有的选项参数 额外字段声明,必须在fields里面也要声明上去,否则序列化器不会调用 extra_kwargs 用字典包裹 from rest_framework import serializers from students.models import Student class StudentModelSerializer(serializers.ModelSerializer): # 额外字段声明,必须在fields里面也要声明上去,否则序列化器不会调用 # password2 = serializers.CharField(write_only=True,required=True) # 如果模型类序列化器,必须声明本次调用是哪个模型,模型里面的哪些字段 class Meta: model = Student # fields = ["id","name","age","description","sex","password2"] fields = ["id","name","age","description","sex"] # fields = "__all__" # 表示操作模型中的所有字段 # 添加额外的验证选项,比如额外的字段验证 extra_kwargs = { "sex":{"write_only":True,}, "id":{"read_only":True,} }

验证代码

如下设置name长度最长限制5位,当提交数据好过5位,就报错。与基础类的serializer报的错是一样的

使用error_messages自定义报错信息,根据源码可知,error_messages放在extra_kwargs里面

查看报错信息

自定义校验 validators:也是写在extra_kwargs里面 先定义一个函数

在validators 引用,以列表方式把函数名放进去

提交请求

查看报错

局部钩子:单字段校验,这个与calss Meta同级的,写在类里面

全局钩子:多字段联合校验

查看报错,实现效果

什么时候继承序列化器类Serializer,什么时候继承模型序列化器类ModelSerializer?主要还是看哪个更适合你的应用场景 继承序列化器类Serializer 字段声明 验证 添加/保存数据功能 继承模型序列化器类ModelSerializer 字段声明[可选,看需要] Meta声明 验证 添加/保存数据功能[可选]

一般还是用ModelSerializer多些 校验两次输入密码是否相同,可以重载父类create方法,将多的那个密码删除,然后再将模型类对象返回 在视图函数只需要save就可以了

视图类

序列化器中重载父类的create方法

def create(self, validated_data): print(validated_data) validated_data.pop('password') print('提出后的数据',validated_data) #调用父类create方法保存 instance = super().create(validated_data) return instance

视图类中保存数据

def post(self,request): data = request.data ser_obj = StudentModelSerializer(data=data) if ser_obj.is_valid(): # obj = models.Student.objects.create(**ser_obj.validated_data) #ModelSerializer自动创建了create,update方法,不用自己再创建。可以直接调用 obj = ser_obj.save() # obj = ser_obj.validated_data print('校验成功后的数据==》',obj) new_obj = StudentModelSerializer(instance=obj) print('序列化之后的数据',new_obj.data) return JsonResponse(new_obj.data,safe=False,json_dumps_params={'ensure_ascii':False}) else: #打印校验失败信息 print(ser_obj.errors) #校验失败,返回错误信息,并修改状态码 return JsonResponse({'error':'校验失败'},status=400)

这才是最香的办法

post请求,序列化器对象调用save方法保存数据时,ModelSerializer里面封装的有create和update方法 并且,自动将id设为read_only=True #也可以重新声明一个create和update

def post(self,request): data = request.data ser_obj = StudentModelSerializer(data=data) if ser_obj.is_valid(): # obj = models.Student.objects.create(**ser_obj.validated_data) #ModelSerializer封装了create,update方法,不用自己再创建。可以直接调用。找到序列化器中的Meta中model指向的模型类,并将校验后的数据保存进去 obj = ser_obj.save() new_obj = StudentModelSerializer(instance=obj) return JsonResponse(new_obj.data,safe=False,json_dumps_params={'ensure_ascii':False}) else: #打印校验失败信息 print(ser_obj.errors) #校验失败,返回错误信息,并修改状态码 return JsonResponse({'error':'校验失败'},status=400)

以后写项目时,我们经常用ModelSerializer来做

可见已保存到数据库

标签:

Django的web框架DjangoRest_Framework精讲(二)由讯客互联游戏开发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讯客互联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Django的web框架DjangoRest_Framework精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