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互联网  > 

【数据库原理】(29)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就是调查、收集、分析、最后定义用户对数据库的各种要求。它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和出发点,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后面各步的设计,甚至决定着最终设计的数据库的好坏与成败。为此,首先必须知道需求分析的任务是什么,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需求分析。

一.需求分析的任务

这阶段的任务是深入了解组织机构情况、系统概况和用户需求,以明确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和边界,收集基础数据支持系统目标,并确定新系统的发展前景。

任务概述:

详细调查现实世界:

深入了解组织机构情况,把握系统概况和发展前景。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包括信息内容、数据处理需求以及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数据库信息内容:

定义未来系统所需的所有信息,明确数据之间的联系。描述实体、属性、组合以及联系的性质。

数据处理内容:

定义用户要完成的数据处理操作。描述操作的优先次序、响应时间以及数据处理的工作方式。

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定义数据的保密措施和存取控制要求。规定数据或数据间的约束限制,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调查手段:

用户调查研究:

通过深入调查用户需求,获取数据库系统所需的数据情况和数据处理要求。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需求分析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设计步骤,决定着最终数据库设计的好坏与成败。通过深入了解用户需求,规划系统功能和边界,需求分析确保数据库系统能够有效满足用户期望。

二.需求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确定用户的最终需求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用户和设计人员之间存在知识差距。用户可能不了解计算机的能力,而设计人员可能难以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有效的需求分析需要设计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积极交流和沟通。以下是进行需求分析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分析用户活动,产生用户活动图:

了解现实社会的机构组织和用户当前的业务活动。划分业务处理为若干子处理,生成用户活动图。

确定系统范围,产生系统范围图:

确定系统的边界,明确人工和计算机应完成的功能。生成系统范围图,界定系统的功能和范围。

分析用户活动涉及的数据,产生数据流图:

深入分析用户的业务处理,以数据流图表示数据的流向和处理过程。

分析系统数据,产生数据字典:

对数据流图中的各部分进行详细定义,形成数据字典。数据字典完整描述系统的每个成分,提供准确的定义。

常用调查方法:

跟班作业专家咨询开调查会请用户填写调查表查阅相关数据记录

使用结构化分析方法(SA方法):

SA方法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结构开始,逐步分解系统的组成和关系。

需求分析的过程需要充分了解用户需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确保用户需求的准确表达。积极的交流和沟通是确保需求分析成功的关键。

三.需求分析注意的问题

在需求分析阶段,关注以下两个重要问题可以确保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收集未来应用所涉及的数据:

确保需求分析阶段收集到未来应用可能涉及的数据。设计人员应具有前瞻性,考虑未来应用可能的扩充和改变,使设计易于变动。如果仅按照当前应用设计,新数据的加入可能会在操作中变得困难,影响数据库的各个层次的结构。

用户的积极参与:

用户的参与至关重要,因为用户了解业务需求,但可能缺乏计算机专业知识。用户有时难以准确表达需求,而设计人员可能难以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积极的沟通和交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设计人员需要及时反馈用户意见。用户的积极参与是数据库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确保设计符合实际需求。

通过考虑未来的应用场景和保持与用户的积极沟通,需求分析阶段可以为后续的数据库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这样的方法能够使系统具备更好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标签:

【数据库原理】(29)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阶段由讯客互联互联网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讯客互联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数据库原理】(29)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