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开源代码  > 

二分之一车辆模型研究不同参数下车辆对地面的动载荷和动载系数

二分之一车辆模型研究不同参数下车辆对地面的动载荷和动载系数

1、内容简介

131-二分之一车辆模型研究不同参数下车辆对地面的动载荷和动载系数

可以交流、咨询、答疑

2、内容说明

根据所建立的车辆模型,在不同车速、轴重、载荷、胎压,不同等级路面不平度下车辆对地面的动载荷和动载系数。车速、路面等级系数、车辆轴重、胎压、车辆重量等等最好可以是变化的量。 路面功率谱密度表达式:                                  (2—2) 式中:—参考空间频率,=0.1m-1;       —参考空间频率下的路面功率谱密度值,称为路面不平度系数;       w—频率指数,一般取w=2; 车辆以一定的速度v在空间频率Ω的路面上行驶时,需要通过转换将速度影响因子出现在PSD中,并将空间频率功率谱密度转换为时间功率谱密度。当车辆以恒速v经过空间频率Ω的路面时,时间频率f(Hz)为:                               (2—15) 时间频率f和空间频率Ω的关系为:                                              (2—16) 时间频率功率谱密度和空间频率功率谱密度的关系为:                                            (2—17) 则时间频率功率谱密度为:                  (2—18) 时间频率的不平度垂直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关系为:                             (2—19) 时间频率的不平度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关系为:                        (2—20) 随机正弦三角级数法采用的表达式为式(2-8):                        (2—8) 式中:—时间频率,与空间频率的关系为,;       —[0,2π]上均匀分布的随机数 时间频率时,在已知车速v的行驶下,可以经过计算来求得时间频率下的功率谱密度。由平稳随机过程平均功率的频谱的展开性质,得到路面不平度的方差为:                                          (2—21) 将区间划分成m个小区间,第i个小区间处的中心频率处的功率谱密度来代替第i个小区间整体上的功率谱密度值,得到第i个小区间上的方差为:                   (i=1,2,,m)          (2—22) 可以看作每个小区间内包含的功率。 路面不平度的方差的表达式(2—21)经过离散化后可近似表示为:     (i=1,2,,m)       (2—23)  划分的每个小区间的频率为(i=1,2,,m),且其标准差为的正弦波函数表达式为:     (2—24) 将各个小区间的正弦波函数叠加在一起,即可得到时域路面随机激励:   (2—25) 式中:—[0,2]范围内的均匀分布随机数;       t—车辆行驶时间 同样,时域路面随机激励对时间求导,可以得到随机路面激励竖向速度值为:         (2—26) 再对式(2—26)进行时间t求导,即得到随机路面激励竖向加速度值:   (2—27)  当时间频率区间划分的m个小区间取的足够细密,m取的足够大时,式(2—25)计算仿真生成的时域随机路面谱的频率特征和给定路面谱一致。因此,生成的可以作为车辆在恒速v及给定的路面条件下的路面时域随机输入激励,经过傅里叶变换及其逆变换就可以换算得到路面频域随机输入激励。 地面作用于轮胎的时间频率一般介于0.5Hz30Hz,因此车辆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取f1= 0Hz,f2= 50Hz.城市市区内车辆速度一般为10km/h50km/h,省道道路和国道道路车速一般为40km/h80km/h,高速公路车速规定范围为60km/h120km/h。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高等级路面的建设越来越多,高等级路面在我国范围越来越广,逐步以高等级路面取代低等级路面。在本文进行研究时采用我国的路面功率谱标准,选取A、B、C、D三个等级的路面进行研究,路面不平度系数分别为:4、16、64、256×10-6m-2/m-1, 空间参考频率Ω0 =0.1m-1,频率指数w=2.

二分之一车辆模型 它将车辆前后轴统一在一个模型中,左、右轴之间的相互影响耦合作用视为很小。二分之一车辆模型假设,车辆模型简化为如图3-2所示。本模型中的四个自由度分别为:车身的垂直振动z,俯仰角度θ,前后车轮的垂向跳动x1和x2。

m3— 悬架部分质量(又称为簧上质量),包括汽车的车厢和载重部分等等; m1— 前轴簧下质量(又为前轴非悬挂部分质量),包括轮圈、轮胎、轮轴等; m2— 后轴簧下质量(又为后轴非悬挂部分质量),包括轮圈、轮胎、轮轴等; J—车身的转动惯量,单位为kg/m2;    θ—车身俯仰摆角; a, b— 汽车的前、后轴到质心的距离; v—汽车前进行驶速度和方向; k1—前悬架系统的刚度系数;         k2—后悬架系统的刚度系数; k3—前轮胎的刚度系数;             k4—后轮胎的刚度系数; c1—前悬架系统的阻尼系数;         c2—后悬架系统的阻尼系数;  c3—前轮胎的阻尼系数;             c4—后轮胎的阻尼系数; x1(t)—前轴簧下质量垂向位移;       x2(t)—后轴簧下质量垂向位移; z(t)—汽车模型车身垂向位移;        e—前后轴距; q1(t)—前轮路面不平度随机激励;     q2(t)—后轮路面不平度随机激励; 本文中二分之一车辆模型的振动的微分方程为:                         M+C+KX=f(t)                 (3—4) 展开式为:     (3—5)   (3—6)     (3—7)  (3—8)                                      其中: 质量矩阵        M=; 阻尼矩阵        C=; 刚度矩阵         K=; 位移矩阵         X=; 激励矩阵    ; 进而可以求得出轮胎对路面的动荷载:                          前后轮的动载系数为:

由于q1和q2为前后桥承受的路面不平度激励,这两个信号是相同的,均为第二章所仿真得出的路面不平度信号,但是它们之间只差了一个时间差,可以根据前后桥的距离及车辆的速度求出,,则. 前轴簧下质量m1=297kg 后轴簧下质量m2=524kg 簧上质量m3=6461kg 车身转动惯量J=46249N.m2 a=3.79m,b=2.31m,L=6.1m 前轮胎刚度系数k3=788100N/m 后轮胎刚度系数k4=875667N/m 前悬架刚度系数k1=198251N/m 后悬架刚度系数k2=1138367N/m 前轮胎阻尼系数c3—=2000Ns/m 后轮胎阻尼系数c4=2000Ns/m 前悬架阻尼系数c1=15000Ns/m 后悬架阻尼系数c2=15000Ns/m 轴重对动载荷的影响 车辆轴重的变化,会引起车辆总重量的变化和质心位置的变化,通过后桥静态轴重的变化来作为研究,探索车辆在轴重变化下动荷载的变化和车辆振动频率的变化。车辆轴重选择2.95、6、8、10、13、15、17、20、25t 共 9 个轴重等级。并将不同平整度下路面对车辆的随机激励作为车辆初始激励,研究车辆行驶速度为40km/h下车辆对沥青路面动荷载力的变化和振动频率的变化,并得到车辆在路面不平度系数分别为:4、16、64、256×10-6m-2/m-1四种不同路面状况下的车辆前后轴的动载系数、动载力和频率变化范围。需要做出列表和折线图。 轴重变化导致质心位置,前后轴距到质心位置都会发生变化。这是一个例子,不是我算出来的,我需要你给我算出这个来。

最后也要加上轴重。算出荷载力,即车辆施加给路面的作用力(包括静荷载)。 关于频率,最好是给出我频率振动区间图,在哪块频率振动最大。或者说在那个频率范围内,动荷载最大。还有功率谱密度和频率函数图。

车速变化下,车速从10km/h变化,【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下,在四个不同路面不平度下的动荷载,动载系数,总荷载力的变化。还有频率图和功率谱密度函数图。如下是例图。我找到的文献里的。

胎压变化对动荷载的影响 胎压【2.96、6、8、10、13、15、17、20、25】Mpa范围。在不同胎压和不同路面不平都下,不同胎压在不同车速下,不同胎压在不同轴载下的动荷载和动荷载系数的变化,还有总荷载的变化。加上频率的和功率谱密度的。类似图表为

3、仿真分析

4、参考论文

标签:

二分之一车辆模型研究不同参数下车辆对地面的动载荷和动载系数由讯客互联开源代码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讯客互联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二分之一车辆模型研究不同参数下车辆对地面的动载荷和动载系数